离大谱,每周工作一小时就算就业?那真实的就业率到底是多少?-新视野
发布时间:2023-06-13 16:33:12 来源:罗sir职话

离大谱,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对于“就业”的标准,竟然是如此之低。


(相关资料图)

根据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来看,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16-24岁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为20.4%,这个数字原本以为很高了,但当我偶然间看到失业率的统计标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有工作的,或者至少也算是灵活就业者。

5.1%的整体失业率明显与我们的实际感受不同,而失业率统计失真的背后,原来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

首先,根据统计局的官方网页来看,每周工作时间只要有一个小时,那么就会把你纳入就业的范围内,你就不再是失业人员。

而作为对比,美国每周需要工作15个小时才算就业,而法国则为20小时,我们每周只工作一个小时就算就业,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我的疑问其实很朴素,这样的统计数据还有什么意义呢?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统计数据是为了反映经济当下的真实面貌,一份可信真实且透明的统计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经济当下所面临的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制定针对性的方针,从而解决经济问题。

但如果,统计的方式本身就不那么透明,不那么真实可信,甚至标准本身就有问题,那这样的统计数据背后,显然对经济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除了就业标准每周仅工作一小时之外,我们的城镇失业调查也无法把因失业返乡的农民工统计在内。

还有一个因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国内的灵活就业人口社保参与率很低,因此我们很难通过领取失业险和失业登记等指标去判断真实的就业情况。

按照这几点因素来看,如果我们的失业数据无法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那么“民间疾苦”自然很难被相关部门真是了解,而这种信息上的不透明,信息的不对称,也有可能会导致在执行层面和政策制定层面,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

发展研究会研究员王明远认为,16-24岁失业率20.4%,这一结果也不具备代表性。因为这个年龄段,特别是16-20岁,即便不升学,劳动参与率也不高,长期维持在18%以上,因此,16-40岁这个年龄段反而更好界定青年失业率。

根据王明远的推算,在过去的疫情三年里,大约累计有1500万应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同时约10%的企业在职员工失业,其中16-40岁失业群体约有2500万。

此外,根据北大卢峰教授的研究,近三年至少有23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其中青年估计约1400万,也就是说,疫情以来如果按照16-40岁这个标准来看,新增失业人口约5400万人。

与此同时,在这些失业人口中,我们还不能排除部分灵活就业者,例如三年来滴滴活跃司机数量增加了1200万,外卖骑手、快递员、配送员增加了约800万。

不过,预估仍然有一半、也就是2000万人左右仍处于失业。这个人数约占16-40岁年龄段劳动力总量的6.2-7.5%。

随着内卷的进一步蔓延和消费的恢复低迷以及经济增长放缓,这几年我们看到应届毕业生依然在缓慢增长,这说明未来竞争会更加严峻,这也必然会导致未来几年就业问题更加恶劣。

而要想解决就业问题,答案当然不在许多毕业生想象中的那样,进入国企或者去考公,更不是分流到农村。

国企和考公,注定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本质上和高考类似,都是粥多肉少,根本就无法满足庞大的就业需求。

而农村经济规模也十分有限,全国农村经济规模加在一起,可能也就只相当于10个华为、3个中石油、7个京东,因此最多只能安置几百万的高学历青年人就业。

那么解决就业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呢?从历史和数据来看,答案只能是在民营企业,从最近10年来看,国内的就业增量基本上都是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的。

如果民营经济的环境受到制约甚至是被限制,那么必然会导致就业群体的困难。

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创新,以及80%以上的就业,如果民营企业不好过,那么国内的就业问题就会是大问题。

反过来说,今天国内的就业寒冬,本质上也就是民营企业“不好过”的一种体现。

因此,如果就业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好坏认知,可能也会因此而失真回调。

这就好比今天很多人觉得就业问题不大,失业率不高,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今天,我们的数据需要更真实透明,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正视一些问题,去解决一些问题。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标签: